不同地區會有各自獨特的飲食文化,也有對應的飲食語言,像是日前一篇台灣人愛吃「Q」的外國報導就引起討論。作家陳淑華表示,「Q」來自閩南飲食,文字應寫作「?」,「就像是用臼搗米有黏性,閩南人即使滷肉『火君』或『炕』到爛,也要追求『?塊塊』的口感。」

陳淑華花了4年時間搜羅閩客料理語言,也記錄廚房經歷不同時代的變化,「以前沒有瓦斯爐,用灶做菜,除了大灶,旁邊還能有衍生出不同變化的煮食方式,也因此有很多煮食動詞。未來人類可能只需要『按』或『轉』,操作烤箱或微波爐就可以了,以前各種煮食的文字和庶民歷史很可惜的就慢慢流失。」

小時候住在彰化的陳淑華,即使後來全家搬到台北居住,家中仍然保留部分彰化煮食的習俗,特別是不同的節氣,例如每到立夏,媽媽就會炒「瓠瓜麵」,說「又肥又白」象徵富貴。她對於台灣飲食文化的研究起源,正是來自於母親的家常菜。

陳淑華將母親的家常菜寫成前作《島嶼的餐桌》,「我從來都不特別覺得媽媽是很會煮的人,但她就跟每個家庭的媽媽做的菜一樣,其中都有故事。」後來她認識客家攝影師邱德雲,到苗栗時吃客家菜,又發現其中有許多獨特的煮食詞彙,忍不住困惑,閩南語也有這些特別的動詞嗎?

一般常看到的路燈維修車,其實也是高空作業車的一種,它的使用特點大致有折疊臂、曲臂、伸縮臂等幾個系列,每款的用途都不一樣,工作的性能也不盡相同,此種產品的特點大致有以下幾種:1、所有油缸均帶液壓鎖,即使油管斷裂也能保障安全 2、轉盤可360°旋轉3、具備應急下降系統 4、平臺帶有外電源,方便電動工具作業 5、易於跨越障礙 6、平臺、地面切換雙控制系統7、能在30%(16.5°)坡上作業8、能在30%(16.5°)坡度上行駛9、外接電源、蓄電池兩種動力源10、電液比例控制11、升降機構採用高強度材料製作,重量輕、強度高12、液壓支腿具備自動找平功能(選項) 13、升降、旋轉均具備緩衝功能、有效防止衝撞,高空作業車的優點則有:1、動力可採用市電、柴油機、蓄電池 2、支腿自動調平 3、適合室外複雜場地4、直接拖掛運輸 5、結構緊湊,重量輕、強度高6、工作鬥可180°旋轉,以便繞過障礙物,可在狹小空間高空作業車內作業,綜合以上的特徵,想選到適合、實用的高空作業車將不再是件困難的事。

陳淑華於是先回家問媽媽,發現其中大有玄機,「像是媽媽說冬至煮湯圓,要『浮』圓仔。或是燙青菜,不是『火君』或『炕』這種煮到軟爛的高空作業車方式,而是『煠』過就好。」於是開始了新書《灶邊煮語》中的閩客料理動詞踏查計畫,先從老家彰化開始找人訪談,逐漸擴及到台南、屏東、雲林、台北等地。

陳淑華表示,「最好是找有一點年紀的長輩,問他們,小時候家裡煮什麼?過年煮什麼?女性有生小孩的話,再問坐月子吃什麼?通常就會勾起很多回憶,當他們描述這些食物的時候,就會聽到很多有趣的動詞。像是在宜蘭聽過老人家要『烞』肉(即為卜肉)給孫子吃,在屏東潮州發現當地煮肉圓要用隔水加熱,說『燖』肉圓,都是很有趣的庶民文化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明慧愛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